史密森尼策展人“印度裔美国人”巡回展会之印度站
Jan 06, 2016
In 2014, former Smithsonian curator Masum Momaya, Ed.D. brought a version of the Smithsonian Asian Pacific American Center (APAC)’s exhibition, Beyond Bollywood: Indian Americans Shape the Nation, to India. The exhibition, which toured abroad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showcases Indian American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history and breaks down stereotypes about Indian Americans. The tour through India presented Masum an opportunity to find points of contact and commonality with an international audience and added her perspective to American cultural diplomacy efforts in India.

“超越宝莱坞”巡回展印度站的举办建立在史密森尼在印度深厚而长期的联系的基础之上——跨越了1985 阿底提: 生命的庆典 ("Aditi: A Celebration of Life") 节日到前院长 S•狄龙•雷普利 (S. Dillon Ripley) 在南亚进行的数十年的鸟类学研究,再到最近的展会“瑜珈: 转变的艺术”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 展会“超越宝莱坞”聚焦印度裔美国人,旨在展示这种关系中被忽视的一面,因为这群人跨坐于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经济和社会边界之上。 “超越宝莱坞”在印度站巡展期间,极力地展现了这一历史,赞颂美国的文化多样性,将史密森尼的文化外交之道深植于对犹太移民文化的文化交流(包括通过马苏姆与活动人士、艺术家和记者之间的对话)的欣赏之上。

史密森尼与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印度犹太移民群落成员就展会“超越宝莱坞”展开协作。 该群落的领导者与史密森尼接洽,商谈制作一个关于印度裔美人的展会的事宜,该展会对于该博物馆而言实属首例。 该社区不仅为该展会提供了经济支持,还提供了许多照片、文物、文件、艺术品,这些都与如今在美国生活的 330 多万有印度血统的民众密切相关。 APAC 利用这些捐赠品和贷款,并结合学术研究,呕心沥血,历时 6 年,精心地“拼合”出了这一展会。 除了借鉴大学资源和公共部门档案外,马苏姆还从各个家庭、敬拜场所和社区中心等来源寻找各种展出物品。 她将这一展会命名为“超越宝莱坞: 印度裔美国人塑造了整个民族” ("Beyond Bollywood:Indian Americans Shape the Nation"),将印度裔美人的故事建立在美国历史的基础上,她指出,该展会将使参观者摆脱通俗文化所传达的对印度裔美人的刻板印象。

“超越宝莱坞”于 2014 年 2 月在史密森尼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 《华盛顿邮报》 (Washington Post) 称其“设计完美,让人身临其境”,几百万人曾观看了展会。 美国 驻印度大使在展会开展之后不久便前来参观,建议“超越宝莱坞”在印度展开巡展, 并由美国国务院为马苏姆的巡展之旅提供赞助,同时负责展会在国外的制作和安置事宜。 美国 驻印度大使馆和领事馆于 2014 年秋组织举办了一次外交巡回之旅,覆盖印度四个地区的四个城市: 新德里、果阿、金奈和加尔各答。

马苏姆跟着展会巡游期间,从开放性和质量两方面就展会促成的对话发表了评论。 艺术家和活动人士就如何通过在作品中触及争议话题,提高大众的意识,分享交流了意见和想法。 记者和历史学家对于马苏姆的策展过程十分有兴趣,想到了更好地叙述故事的办法。 从事女性权利相关工作的人士,LGBTQ 社区成员以及其他人士能够与马苏姆自由交谈并向她提问。 五十年前,文化外交被视为一种说服外国人相信美国利益的方式,但是,马苏姆凭借自身的经验,了解并认为:“也许,21 世纪外交关乎的是对话,而不是说服。 事实上,有可能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而对于策展人来说尤其如此。”

无疑 ,史密森尼的声誉在促成“敞开心扉”方面起到了一定帮助,对这些对话也起到了鼓励作用。 作为史密森尼策展人,马苏姆发现,人们对史密森尼抱着极大的信任和尊重,这为公开坦诚的交流探讨提供了空间。 马苏姆在印度站展会开幕式上与参观者交谈时说道:“外交其实是这样的:发现共性和交集⋯⋯与美国一样,印度的民众想要的也不仅仅是被别人说到谈到,他们还想要参与和提问。” 为启动这些对话,史密森尼不仅安排了一位值得信赖的主持人,也给了大家一份信任感。

展会“超越宝莱坞”在华盛顿历时六年筹划制作完成,而它的开展还只是一个开始。 据马苏姆说:“一个展会到开展时,其实只走了一半。 它的目的是挑动人心,而非让人精疲力竭。 它关乎对话的建立,这也是外交。” 她希望,该展会能在观众心中种下文化和概念的种子,提出理念,激发灵感,以便将来在两国的外交关系上缔造不同。 她还希望,随着印度站展会的继续进行,这些种子能够继续生根发芽。
那么,一个关于历史和文化的巡回展何以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 对马苏姆而言:“外交一般都是国家之间的事,但是,在 21 世纪的今天,人类、思想和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跨国性,它们也超越了国家利益的范畴。” 策展人常常被迫要从各种复杂的事物中进行归类,寻找相关性,他们其实就是文化外交家,而且一直都是。” 该展会超越了国界,以细腻入微的雕琢向印度观众真实还原了印度裔美人的种种。 该展会在印度举办了热情洋溢的接待会,对此,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的印度犹太移民群落民众感到非常的开心和自豪,他们当中有些人还巡回参观了展会。 马苏姆通过与美国国务院合作将展会“超越宝莱坞”带到印度, 在国家广场 (National Mall) 以外建立了人际关系文化对话与交流。